时间:2023-05-25 02:31:37 | 浏览:13
一度“疯狂扩张”的海底捞,要开始收缩了。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官方通知,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关停300家门店,但不会裁员
11月5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在检讨其门店的经营表现后,本集团决定调整门店扩张规划决策。本公司董事会谨此宣布,本集团已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份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本公司不会裁员并会于本集团内妥善安顿该等门店的员工。
海底捞表示:“将在集团内妥善安顿相关门店之员工及管理层”。据了解,海底捞将为门店管理层提供其他发展机会,或视情况纳入“蓄能池”,从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普通员工进行内部调配,充分尊重员工意愿,让其选择到其他门店上班。
事实上这一举措延续了今年以来,海底捞进行的内部架构调整做法。今年8月,海底捞2021中期业绩报告披露,已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进为区域经理管理模式,同时董事会新增七位执行董事和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新增的执行董事基本是由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
前两年,海底捞曾大规模“抄底”扩店。资料数据显示,2019及2020年全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2021年6月31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在减掉即将关停的约300家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但据其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2020年的3.5次/天。
直到2021年6月15日,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坦诚,“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春节过后,海底捞股价冲高回落。截至11月5日港股收盘,海底捞股价涨5.46%,报收21.05港元/股。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85.75港元,总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港元,按照11月5日收盘价计算,海底捞最新市值约1150亿港元,较年内峰值缩水近3500亿港元。而作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其身价也大幅缩水。据福布斯富豪数据显示,张勇身家目前为84亿美元,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第五位。
疫情期间开店较多,业绩受到影响
2020年,海底捞实现收入约为286.14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餐厅经营收入约为274.54亿元;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约为3.1亿元,同比下降86.8%。
进入2021年,海底捞的业绩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用海底捞管理层的话说:“经营结果未达预期”。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约为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利润约为0.97亿元,同比增长110%。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扭亏;归母净利率0.5%,相比上年同期由负转正。
但由于新店开设、疫情反复,今年上半年的餐厅整体翻台率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整体翻台率3.0次,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为4.8次和3.3次。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预期,公司表示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
据海底捞介绍,“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多,相关支出显著增加;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门店营运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影响”等原因影响了其今年上半年业绩。
2020年年报显示,海底捞门店在一线城市增加65家,二线城市167家;三线及以下城市257家。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在一线城市增多75家店;二线城市增加204家;三线城市增加244家。
对比2020年和2021年门店翻台率,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变化最为明显,由3.6下降至2.9,一二线城市城市均保持在3以上,其中2021年新开餐厅的翻台率为仅2.3,现有餐厅为3.1。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同店销售额8.48万元,单店净利润仅为5.92万元,净利润率0.48%,而在2019年同期,该三项指标分别为14.37 万元、153.6万元、7.78%。
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开新店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还表示,决定开展“啄木鸟计划”。
据介绍,此“啄木鸟”计划由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全权负责,措施除了将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采取果断措施外,还包括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并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继续大力推进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观落地;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海底捞表示,若集团海底捞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
海底捞官方微博的发布最后也表示:“我们在此向大家保证,海底捞1000余家门店服务员的笑脸依旧灿烂。”
虽然海底捞走了一段“弯路”,但还是有机构看好海底捞的发展。
中泰国际认为,海底捞的业绩及股价表现已进入磨底阶段,净利润将持续复苏。此前疫情及过度开店为公司带来沉重打击。纵使近年消费者对海底捞的服务体验不佳,但还是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考虑到公司身处增长较快的火锅赛道,自身品牌的护城河较高,成立以来优秀的扩张能力及全渠道供应支撑海底捞提升市占率,业务于疫情后可望渐渐恢复。
天风证券则认为,海底捞仍占据优质餐饮赛道,行业龙头地位稳固,预计2021年和2022年年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和38.9亿元。预计,随着新店爬坡、疫苗接种率提升及秋冬季来临,下半年公司翻台率也有望提升。
东吴证券则认为,短期来看,公司管理变革带来的翻台率改善情况,边际改善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长期来看,疫后餐饮赛道优质龙头品牌卡位优质铺位,看好公司疫后复苏业绩弹性和中长期成长动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事实上,海底捞在火锅市场仍有不可小觑的实力。
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2021全球最有价值餐饮品牌榜单TOP25”,海底捞是榜单中唯一上榜的中国品牌。榜单显示,海底捞以约45.23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2021全球最有价值餐饮品牌第九名。
沙利文数据显示,海底捞为我国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按营收规模计算,2020年其市场份额为5.8%;其次为呷哺呷哺,其市场份额为1.2%;捞王排名第四,其市场份额为0.3%。
“火锅一哥”的焦虑:第二增长曲线在哪儿?
留客率是餐饮行业长久以来的难题,许多企业觅得的解药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海底捞同样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一方面,海底捞发力零售,例如自热小火锅、火锅底料以及品牌相关文创产品;另一方面,海底捞也在孵化内部创业品牌。
孵化新品牌是大部分餐饮品牌的选择,例如呷哺呷哺与凑凑;九毛九与太二酸菜鱼等,海底捞也有同样的尝试,“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等项目均是海底捞孵化的相关项目,而海底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通过不同的业态进行实际探索尝试,找到最具有市场推广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态,通过内部赛马的方式找到启动点。
而在零售方面,自热火锅品类在疫情下“宅经济”的主推下迎来市场爆发也成为了海底捞较为成功的零售单品。但从财报来看,自热火锅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并不高。
但目前来看,尚未有第二个品牌成功跑出。
在门店层面,除了日常的菜品创新,海底捞也在不断紧贴风口,还上线了Hi捞小酒馆,迎合当下的“小酌风”,用平价酒品吸引年轻消费者;在部分门店推出9.9元奶茶,主打DIY小料随便加;用捞币兑换周边产品,耳环、便利贴、抱枕免费拿;特别针对女性消费者,除了传统美甲服务,海底捞还推出美妆产品海底捞口红,提出“以食材为笔,在唇上作画”的美妆概念。
此前,在海底捞北京合生汇的新店门口,新增了名为“TAKE TEA”的茶饮铺,与“9.9DIY奶茶”不同的是,“TAKE TEA”更像是海底捞旗下的独立奶茶店,允许消费者打包带走,不一定要进店吃火锅。“TAKE TEA”的试运营,不仅让人联想到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锅与茶米茶的关联模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海底捞扩张的背后,更多的是整个翻台率的一个下降,这一次关店应该是基于资源整合,以及整体门店布局的一个重新规划。它跟呷哺呷哺的关店原理差不多,好的店加大投入,坪效不好、利润不高的店进行一些调整,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原有店进行创新升级、迭代。
对于这项计划的提出,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先停一下脚步,就像跑步跑得太快,鞋带松了,就先把鞋带系紧一点;跑步的步伐乱了的话,就冷静一下头脑,调整好节奏,我们才能够跑得更远。”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5月14日,一起女子在海底捞门店拍摄暴露的视频和照片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该事件据称发生在泰国的一家海底捞门店。据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坐在海底捞门店的餐位前,脱去外套后开始拍摄视频,并摆出了各种姿势。女子的着装被许多网友质疑为
据经济观察报援引“老板联播”报道,4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当天凌晨4点半,他前往南京海底捞某门店吃饭,结果因为夜宿大学生太多需要排很久的队,和店里理论很久,也没吃上。该网友表示,大学生都在里面睡觉,导致自己排号要排很久。“出来玩
中新网8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8月14日晚,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下滑17%,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海底捞公告截图。 海底捞称,主
3月14日,针对网传海底捞禁止单点清水锅的消息,向海底捞客服进行求证。海底捞客服称,目前确实不能单点清水锅,至少要点一个口味的锅底。(中证报)来源: 界面新闻
想要自带食材去海底捞食用的顾客,今后没希望了。曾经它是你自带螃蟹去吃火锅,都会帮忙处理的海底捞,如今,它变了。“出于食材管理和用餐安全谢绝自带食材”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海底捞不让自带食物了。2月23日下午,海底捞客服称,店铺可以自带酒水、
说到海底捞,除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很多网友念念不忘的,可能就是番茄牛肉粒汤。小料里的五香牛肉粒+芹菜+香菜,最后再浇上一大勺番茄汤,可以说是一绝。然而,最近海底捞小料台上的牛肉粒消失了。变成收费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味伴侣”的大豆制品.
昔日4500亿的 “火锅第一股”,真的不香了?顶着“火锅第一股”光环的海底捞,正在遭遇“水逆期”。自今年2月18日以来,海底捞的股价上演雪崩式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仅剩36.9港元,累计跌幅超57%,总市值已蒸发2589亿港元
昨天,一网友发文称去南京凯瑟琳广场吃海底捞,结果因为海底捞“睡满”大学生而无法用餐。评论区网友表示:大学生是当代乞丐,能蹭则蹭,能省则省,能白嫖就白嫖。据了解,这家海底捞平时也没有大学生留宿。因为是五一又加上前一天是演唱会,所以留宿的大学生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046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
昨日,#女孩海底捞吃火锅意外身亡#词条冲上热搜。内容为福建莆田一女子在城厢区万达广场海底捞吃火锅时,突发意外,现场抢救无效身亡。网传视频显示,工作人员正在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施救。网传一份海底捞内部通知显示,因女子身亡店铺停业整顿,并与死者
资料图 汪乃馨/摄关店“风波”给海底捞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8月14日晚间,海底捞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净亏损预计为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9650万元。这也与海底捞叫停快速扩张计划,并为“及时止损”而制定的“啄木鸟计划”大
来源:齐鲁晚报4月15日,“17元吃海底捞”登上热搜, 引发热议。 事情源于前段时间某社区网站, 有人称自己花17元 吃了一顿海底捞,其晒出的账单显示, 点了四份清水锅0元,一份捞派捞面7元, 一份自选小料10元,合计17元。 “17元吃海
5月19日,据九派新闻视频报道,近日,在浙江杭州,网传海底捞火锅天虹购物中心店两名一起吃饭的女顾客起冲突,引发关注。视频画面显示,二人坐在同一桌吃饭,突然用酒瓶互抡,甚至把杯子丢到了隔壁桌。同桌人疑似正在劝架,周边顾客纷纷躲避,地上一片狼藉
5月19日,据九派新闻视频报道,近日,在浙江杭州,网传海底捞火锅天虹购物中心店两名一起吃饭的女顾客起冲突,引发关注。视频画面显示,二人坐在同一桌吃饭,突然用酒瓶互抡,甚至把杯子丢到了隔壁桌。同桌人疑似正在劝架,周边顾客纷纷躲避,地上一片狼藉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棉花籽的后花园本文既有肉类供应商,又有蘸料、小吃、调料供应商,先点赞收藏慢慢看。第一家:千味央厨他家专门跟各大餐饮连锁店、酒店、团体食堂合作的。最出名的是它家的肯德基和永和的安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