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20:17:42 | 浏览: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国内市场的三大连锁餐饮巨头——百胜中国(09987.HK),金拱门和海底捞(06862.HK),前两者过去都采用了分割区域经营主体,并授予特许经营授权的模式实现区域扩张。如今,作为国内餐饮第一股的海底捞,是否也想效法前者的经验?
7月13日,海底捞公告,计划将旗下特海国际(Super Hi)的股份以实物分派方式分拆,并于香港联交所实现介绍上市,港交所也已经同意拆分计划,摩根士丹利和华泰证券将分别成为联席保荐人。
资料显示,特海国际主要经营除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外的海外门店业务,目前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均有门店设立。由于海底捞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分拆介绍上市行为将不涉及募集资金和新股发行认购。
在具体方案上,新上市的海底捞海外业务——暨特海国际权益组成上市公司的权益的90%,另辟10%则为员工持股平台。
对于分拆理由,公告提及两个重点,包括因业务的地理性质差异,需配备不同的针对性的经营策略;而新成立的特海国际也可实现独立融资,直接进入股权债务市场,有利于双方独自发展。
经营97家海外店铺,年入3亿美元
根据特海国际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公司在11个国家共经营97家餐厅。其中东南亚国家成为特海国际的主战场,2019年以来开店61家。
客流量方面,特海国际顾客人次从2020年的约710万人次增至2021年的约980万人次,店均客流量由2020年的13.3万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14.32万人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共获380百万顾客光顾人次,同比增速达到60.3%。
财务数据方面,特海国际2021年全年收入为3.12亿美元,2022年一季度为1.09亿美元。利润方面,特海国际已连续三年录得亏损,2021年全年亏损1.51亿美元,近三个完整财年合共录得约2.38亿美元亏损;今年首季仍亏损2849.9万美元,亏损较去年同期扩大13.2%。
对于亏损原因,特海国际援引新餐厅比例偏高与新冠疫情影响,称因新餐厅占比接近八成,翻台率由2019年的4.1下降至2020年的2.4次和2021年的2.1次,导致盈亏平衡点后延,亏损逐步扩大。
作为对比,海底捞分拆前2018年翻台率为5次,2019年为4.8次;疫情出现后,2020年为3.3次,2021年为3.1次。相较之下,海外业务翻台水准尚与国内业务存在差距。不过特海国际也特别提到东南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