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海底捞分身“海外捞”

时间:2023-05-24 17:01:58 | 浏览:3

海外单飞,国内减负。作者 | 彦飞编辑 | 王靖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一家火锅店,即将拥有第三家上市公司。7月11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正在考虑将Super Hi公司股份进行实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并以介绍上市方式于

海外单飞,国内减负。

作者 | 彦飞

编辑 | 王靖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一家火锅店,即将拥有第三家上市公司。

7月11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正在考虑将Super Hi公司股份进行实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并以介绍上市方式于港交所主板单独上市的可能性。Super Hi及其附属公司主要于大中华区以外地区从事餐饮业务。

海底捞董事会认为,建议分拆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能够让Super Hi及集团其余业务在其各自地域范围内获得更好发展,并在一个独立的上市平台上产生未来的增值收益。

不过,目前Super Hi尚未向香港联交所提出Super Hi股份的上市申请,分拆也尚未实现。也就是说,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独立上市刚刚进入动议阶段,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分拆完成后,Super Hi将成为海底捞和颐海国际之后,张勇麾下第三只“火锅股”。

根据公告,Super Hi计划采用“实物分派+介绍上市”的方式。一位投资圈人士向盒饭财经(ID: daxiongfan)表示,“实物分派”意味着Super Hi将股份直接分给现有股东,而非先折算成现金再分配;而“介绍上市”意味着不发新股、不融资,上市只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发行新股、路演配售等环节,加快上市流程。

但从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风向来看,现在并不是“火锅股”冲刺IPO的好时机。

此前,张勇麾下的颐海国际和海底捞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登陆港交所。其中,海底捞上市后市值很快冲破千亿港元,创始人张勇夫妇身家超560亿元。

张勇与妻子舒萍

随后几年间,在消费升级浪潮的驱动下,海底捞股价一路飙升,“火锅茅”声名远扬,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港股餐饮标的。然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一切。

在疫情爆发后,张勇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好转时间,随后展开逆势扩张,试图抢食低租金的红利。然而,疫情的延续时间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海底捞和颐海国际的股价在2021年初达到历史高点后大幅跳水,市值萎缩80%以上。

两只股票长期低迷,不仅套牢了大批二级市场投资人,也让张勇及海底捞管理层倍感压力。海底捞在2021年底启动改革计划,关闭大批亏损门店,张勇也让出了CEO职务。

如今,在资本市场并不看好消费赛道的情况下,海底捞把海外业务这块相对优质的资产剥离出来,单独挂牌上市,有助于投资者借机“回血”;如果后续股价走势不错,海底捞作为股东也有望从中获得资金补充。

更关键的是,尽可能把餐厅这一核心业务做轻,一直是海底捞自救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拆海外业务,张勇及管理层将能够把更多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国内板块,尽快消除过度扩张的负面影响,带领整个公司走出低谷。

整体来看,海底捞此次计划拆分的海外业务规模不大、收入不高,但也不乏客单价高的亮点。

海底捞在2021年报中披露,截至去年底,海底捞在全球开设1443家直营餐厅;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以外的114家门店,贡献了27.22亿元收入。

以8%的门店数量,创收占全公司6.9%的营收,海底捞海外门店的经营表现并不算惊艳。但得益于更高的客单价,它们理论上具有更高的利润天花板。

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海外餐厅的人均消费为197.9元人民币,相当于公司平均值的1.9倍,中国大陆一线城市的1.8倍。

此外,2020至2021年,海底捞国内一线城市的顾客人均消费从116.2元降至111.8元,二线城市从105.7元降至101.7元,三线城市从100.2元降至95.7元。相比之下,海外餐厅的人均消费从192.6元增至197.9元,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不过,由于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餐饮文化迥异,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并非想象中那么赚钱。

目前,海底捞除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外,还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设有店面。这些店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和北美,而这里也是华人较为密集的地区,有利于拓展火锅餐饮。

海底捞新加坡分店

其中,新加坡的表现十分出色。根据海底捞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数据计算,彼时新加坡门店的单店年收入高达5900万元人民币,而国内一线城市为4600万元,二线城市为4400万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为2200万元。

新加坡高达70%的华人占比,是海底捞大获成功的关键。这也意味着,这里的经验很难被复用到其他海外市场。

根据招股书,彼时中国台湾的海底捞单店年收入约为3200万元,仅略好于大陆三线城市;日本、韩国只有2000多万,中国香港仅为1600万。

这里面有海外门店翻台率偏低的因素。根据财报,2020年,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约为3.5次/天,而大陆以外门店仅为2.8次/天;2021年,前者降至3次/天,后者则进一步萎缩至2.3次/天。

更关键的是,海底捞主打的四川火锅,以及引以为傲的“饱和式服务”,在不少海外市场遭遇了水土不服。

早在2013年海底捞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走进海底捞洛杉矶店吃饭的顾客中,美国人只占10%。海底捞不得不进行调整,把大火锅改成小火锅,以满足外国人分餐的习惯;同时也取消了脑花、鸭肠等美国人不习惯的内脏食材。

此外,海底捞国内餐厅的服务员有时会根据顾客闲聊内容,主动提供一些免费食品和服务。中国消费者大都将其视为“福利”,但对于外国人而言,这有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海底捞美国首家餐厅开业后网络评分不佳,或许与此颇有关系。

海外业务的种种挑战,有可能对Super Hi拆分挂牌后的股价表现造成拖累。不过,相较于Super Hi的股价表现,轻装上阵才是张勇及管理层的考量重点。

海底捞启动海外业务分拆,恰逢其底料供应链业务赴港上市七周年。

海底捞成立十几年里,素来有分拆成熟业务、降低公司财务压力和管理复杂度的历史,并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其中,以火锅底料为主的供应链业务,是张勇主导的分拆战略的典型案例。

早在2005年,海底捞就成立了成都分公司,专门从事火锅底料生产。两年后,该公司的客户不再局限于海底捞,而是通过商超等线下渠道向第三方售卖。

到了2014年,海底捞底料已经成为一门大生意,相关的分拆同步启动。海底捞通过一系列公司设立和股权操作,将这块业务注入境外上市主体公司。2016年7月13日,更名后的颐海国际在港交所挂牌。

事后来看,这一拆分堪称双赢:彼时正处于扩张期的海底捞变得资产更轻,能够破啊得更快;而颐海国际也获得了接触更多外部客户的契机,并能够在公开市场募集更多资金。

根据财报,2013至2021年,颐海国际的年收入从3.16亿元增至5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3%;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从0.22亿元增至7.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8%。

或许是受到颐海国际成功分拆的鼓励,海底捞从2014年起,陆续将更多模块拆分出来独立运营。

例如,它在2014年6月成立了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火锅食材的自采和外购、清洗入库、配送等服务。

与颐海国际主营的底料、蘸料等相比,蜀海的业务更“重”,对于仓储配送的要求更高。通过将其拆分,海底捞能够进一步降低上游供给环节的成本。

随后几年间,海底捞还把人力资源模块独立出来,组建微海咨询,除了给海底捞招聘和培训员工,还向其他餐饮企业提供服务;IT系统也是拆分对象,海底捞与用友合资成立“红火台”,提供会员管理、库存管理、运营管理等餐饮SaaS服务。

截至目前,海底捞沿着火锅价值链,拆分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公司,覆盖食材、调味品、人力资源、IT系统、店面装修等环节。而海底捞负责最关键的餐厅经营,居于中枢地位。

股权方面,张勇及管理层通过错综复杂的持股关系,牢牢控制局面。颐海国际等公司的实控人与海底捞高度一致,让张勇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具体管理职责,就能掌控整个海底捞帝国的前行方向。

可以预见,未来Super Hi完成分拆、登陆港股,仍将采用与颐海国际等类似的模式。它可以通过IPO引入更多投资者,但短时间内其核心股东并不会发生变化,控制权也将继续留在海底捞体系内。

拆分海外业务,是张勇拯救海底捞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过去一年多,海底捞在经历了逆势扩张的挫败后,开始调转船头、尝试做“小”。2021年11月,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尝试“啄”出那些业绩糟糕、看不到改善希望的门店,减轻运营压力。

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底,海底捞因啄木鸟计划关店260家,占全年关店总数的94%。因关店产生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和减值计提等超过36.5亿元。

从战术层面上来看,啄木鸟计划取得了初步胜利。2021年全年,海底捞亏损41.6亿元,低于公司此前预计的最高亏损45亿元。

但与此同时,海底捞的膨胀趋势并未得到真正扭转。

除了闭店,海底捞也在不断开出新店。整个2021年,海底捞新开餐厅421家,减去因啄木鸟计划及其他原因关闭的276家,净增145家。截至年底,海底捞全球门店达1443家,其中中国大陆1329家。

翻台率方面,海底捞略有改善,但成效不大。今年3月接替张勇成为CEO的杨利娟曾透露,2021年海底捞餐厅的总体平均翻台率为3.0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5次/天;2021上半年分别为3.0次/天及3.4次/天,两项数据基本持平。

而到了2022年,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疫情反复,餐饮堂食被暂停了一段时间,海底捞的经营压力骤然增大。

公开信息显示,一线城市餐厅为海底捞贡献了约20%的营收。倘若北京、上海等地的餐厅无法开放堂食,仅靠外卖显然难以撑起海底捞的运营成本。

招银证券此前在一份研报中预计,3月以来的疫情反弹给海底捞带来外部风险,将22/23财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8.8%和0.8%。浙商证券则预测,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将进一步下滑,6月底一至三线城市门店数量(不包含存续但停业的门店)分别较上年同期财报数据再下降27家、14家、51家,下降比例分别为10.9%、2.68%、9.12%。

更少的门店和更低的翻台率势必影响财务业绩,进而反映在股价上。面对这种局面,将情况相对较好的海外业务切割出来,“单飞”上市寻求更高估值,是一个略显无奈但也符合逻辑的选择。

但单纯做减法,并不足以从根本上化解海底捞当前的困局。如何继续吸引年轻人进店消费,将是海底捞真正的长期挑战。

此前,受到疫情困扰后,海底捞尝试通过孵化子品牌来对冲负面影响,陆续推出秦小贤、捞派有面儿、十八汆、佰麸私房面、孟小将、骆大嫂、饭饭林、制茶乐园、乔乔的粉、苗师兄鲜炒鸡等多个子品牌,试图赶上新消费的末班车。

然而,这些五花八门的子品牌并未给海底捞带来多少收入。财报显示,海底捞2021年营收中,餐厅收入的占比仍然高达96%。

字母榜曾在《海底捞张勇需要成为“时间管理大师”》一文中指出,海底捞的破局之道埋藏于用户金矿。用户愿意花费两三个小时排队吃饭,海底捞却似乎从未想过如何深挖其中蕴含的价值,只是在免费美甲、手机贴膜等玩法上做文章。张勇需要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之前,变身“时间管理大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剥离海外业务箭在弦上,海底捞将变得更加轻巧,有望为张勇及管理层提供了更多变革契机和回旋空间。但海底捞仍需要继续转换思路,站在火锅之外重新审视这项带有很强社交属性的火辣生意。

参考资料:

字母榜,《海底捞张勇需要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餐饮老板内参,《海底捞的全球野心:18个海外门店各有一套生意经,不服不行!》

亿欧网,《海底捞的秘密:海外客单价是大陆两倍、单店年收5900万》

君赫管理咨询,《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对成熟业务的拆分》

澎湃新闻,《海底捞考虑分拆海外业务赴港单独上市,人均消费高于大陆市场》

相关资讯

60万女网红在海底捞门店拍摄不雅视频,海底捞公司回应地点为泰国

5月14日,一起女子在海底捞门店拍摄暴露的视频和照片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该事件据称发生在泰国的一家海底捞门店。据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坐在海底捞门店的餐位前,脱去外套后开始拍摄视频,并摆出了各种姿势。女子的着装被许多网友质疑为

海底捞回应“睡满人致无法用餐”:主要是五一和薛之谦演唱会,留宿海底捞上热搜后,很多大学生来休息

据经济观察报援引“老板联播”报道,4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当天凌晨4点半,他前往南京海底捞某门店吃饭,结果因为夜宿大学生太多需要排很久的队,和店里理论很久,也没吃上。该网友表示,大学生都在里面睡觉,导致自己排号要排很久。“出来玩

人们不爱吃海底捞了?海底捞上半年预亏超两亿元

中新网8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8月14日晚,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下滑17%,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海底捞公告截图。 海底捞称,主

网传海底捞禁止单点清水锅?海底捞:消息属实,至少要点一个口味的锅底

3月14日,针对网传海底捞禁止单点清水锅的消息,向海底捞客服进行求证。海底捞客服称,目前确实不能单点清水锅,至少要点一个口味的锅底。(中证报)来源: 界面新闻

海底捞被“玩坏了”:禁止自带食材!海底捞是“怕”还是“穷”?

想要自带食材去海底捞食用的顾客,今后没希望了。曾经它是你自带螃蟹去吃火锅,都会帮忙处理的海底捞,如今,它变了。“出于食材管理和用餐安全谢绝自带食材”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海底捞不让自带食物了。2月23日下午,海底捞客服称,店铺可以自带酒水、

少赚21个亿后,海底捞大变样:免费牛肉粒没了!网友:逼我放弃海底捞?

说到海底捞,除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很多网友念念不忘的,可能就是番茄牛肉粒汤。小料里的五香牛肉粒+芹菜+香菜,最后再浇上一大勺番茄汤,可以说是一绝。然而,最近海底捞小料台上的牛肉粒消失了。变成收费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味伴侣”的大豆制品.

海底捞股价暴跌2500亿,发生了什么?创始人张勇:大家神话了海底捞

昔日4500亿的 “火锅第一股”,真的不香了?顶着“火锅第一股”光环的海底捞,正在遭遇“水逆期”。自今年2月18日以来,海底捞的股价上演雪崩式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仅剩36.9港元,累计跌幅超57%,总市值已蒸发2589亿港元

大学生“睡满海底捞”致无法用餐,这是什么乱象?海底捞回应了

昨天,一网友发文称去南京凯瑟琳广场吃海底捞,结果因为海底捞“睡满”大学生而无法用餐。评论区网友表示:大学生是当代乞丐,能蹭则蹭,能省则省,能白嫖就白嫖。据了解,这家海底捞平时也没有大学生留宿。因为是五一又加上前一天是演唱会,所以留宿的大学生

为什么说海底捞走下坡是必然?被过度神话的海底捞走下神坛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046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

女孩海底捞吃火锅意外身亡 海底捞回应来了

昨日,#女孩海底捞吃火锅意外身亡#词条冲上热搜。内容为福建莆田一女子在城厢区万达广场海底捞吃火锅时,突发意外,现场抢救无效身亡。网传视频显示,工作人员正在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施救。网传一份海底捞内部通知显示,因女子身亡店铺停业整顿,并与死者

海底捞拉响盈利警报!“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冲上热搜,网友评论扎心

资料图 汪乃馨/摄关店“风波”给海底捞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8月14日晚间,海底捞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净亏损预计为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9650万元。这也与海底捞叫停快速扩张计划,并为“及时止损”而制定的“啄木鸟计划”大

母女仨27元吃海底捞,抱怨服务不积极?网友吐槽刷新三观,海底捞回应了

来源:齐鲁晚报4月15日,“17元吃海底捞”登上热搜, 引发热议。 事情源于前段时间某社区网站, 有人称自己花17元 吃了一顿海底捞,其晒出的账单显示, 点了四份清水锅0元,一份捞派捞面7元, 一份自选小料10元,合计17元。 “17元吃海

2女子在海底捞互抡酒瓶,“两人同桌吃饭,疑似认识”,海底捞回应:警方正在处理

5月19日,据九派新闻视频报道,近日,在浙江杭州,网传海底捞火锅天虹购物中心店两名一起吃饭的女顾客起冲突,引发关注。视频画面显示,二人坐在同一桌吃饭,突然用酒瓶互抡,甚至把杯子丢到了隔壁桌。同桌人疑似正在劝架,周边顾客纷纷躲避,地上一片狼藉

2女子在海底捞互抡酒瓶,“两人同桌吃饭,疑似认识”,海底捞回应:警方正在处理

5月19日,据九派新闻视频报道,近日,在浙江杭州,网传海底捞火锅天虹购物中心店两名一起吃饭的女顾客起冲突,引发关注。视频画面显示,二人坐在同一桌吃饭,突然用酒瓶互抡,甚至把杯子丢到了隔壁桌。同桌人疑似正在劝架,周边顾客纷纷躲避,地上一片狼藉

6家海底捞供货商,教你在家2折吃海底捞!真材实料全都有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棉花籽的后花园本文既有肉类供应商,又有蘸料、小吃、调料供应商,先点赞收藏慢慢看。第一家:千味央厨他家专门跟各大餐饮连锁店、酒店、团体食堂合作的。最出名的是它家的肯德基和永和的安心油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北海涠洲岛资讯网朗姆酒品牌网薛之谦歌迷网美术艺考培训网宁德新闻资讯网刘德华歌迷网直播平台大全网瑞幸咖啡会员日阳光电源A股免费抽签网贵金属行情网酒鬼酒股票行情网男装奢侈品牌网林丹球迷网丹炉山资讯网
海底捞折扣网-海底捞对外宣布海底捞会员注册人数破亿,迎来第一亿个会员,并在三月二十日举办了第三届“捞粉节”,感谢捞粉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注册成为海底捞会员,可使用网上排号、订餐功能;消费可获取捞币,用于兑换捞币商城中的产品,以及其他丰富的增值服务。海底捞会员等级特权区别:红海、银海、金海、黑海会员特权。
海底捞折扣网 qupeixun.cn ©2022-2028版权所有